高质量发展看中国|绿色通道达境外 输送三江“一口鲜”
高质量发展看中国|绿色通道达境外 输送三江“一口鲜”
高质量发展看中国|绿色通道达境外 输送三江“一口鲜”本文(běnwén)转自【央广网】;
央广网(yāngguǎngwǎng)佳木斯6月19日(rì)消息(记者陈显春 实习记者李依凡)这(zhè)几天,正是黑龙江棚室蔬菜大面积上市的时节(shíjié)。在佳木斯市郊区长青乡兴家村的蔬菜基地,种植大户(dàhù)杨永太每天都早早起来,跟工人们一起采摘(cǎizhāi)西红柿,摘下的西红柿经过筛选、包装、装箱(zhuāngxiāng),转运至佳木斯市佳天国际农副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出口仓库,办理完海关手续,大概两天左右的时间就会摆上俄罗斯远东人家的餐桌——这就是黑龙江省首条果蔬出口绿色通道带来的贸易便利。
佳木斯市郊区出口(chūkǒu)蔬菜基地(佳木斯市郊区融媒体中心供图)
2024年2月(yuè),黑龙江省首条果蔬出口绿色通道在佳木斯市郊区开通。自此,佳木斯本地及周边市地产果蔬,通过这条通道“朝发夕至”来到俄罗斯远东地区,为佳木斯市郊区发展果蔬产业(chǎnyè)带来(dàilái)新机遇,为三江平原腹地(fùdì)奏响高质量发展新曲。
新(xīn)采摘的西红柿(央广网记者陈显春 摄)
近日,记者走进佳木斯郊区(jiāoqū)长青乡兴家村(jiācūn),看到家家户户棚挨着棚、棚连着棚,1000栋温室大棚让(ràng)这个村成为名副其实的蔬菜种植特色村。
种植户杨永太兴奋地(dì)告诉记者:“我种了10栋大棚蔬菜(shūcài),头茬种西红柿,二茬种黄瓜,一部分出口(chūkǒu),一部分批发给市场商贩,一个棚一年能赚2万元。”
种植户杨永太查看西红柿长势(央广网记者(jìzhě)陈显春 摄)
与杨永太一样,蔬菜种植户王刚早晨刚摘了3000斤西红柿,已经装箱完毕等待发货(fāhuò)。在王刚家的黄瓜大棚里,正在给黄瓜掐枝蔓的工人说,他们一年有6个月在大棚里务工,一天能赚100多元。蔬菜产业不仅给种植户带来可观(kěguān)收入(shōurù),也促进了当地(dāngdì)村民增收。
温室大(dà)棚里务工的当地村民(央广网记者陈显春 摄)
随着蔬菜出口绿色通道的开通(kāitōng),佳木斯郊区蔬菜产业发展(fāzhǎn)也带动了温室大棚的技术升级。佳木斯市郊区四合科技农业产业园今年新建的13栋(dòng)石墨烯温室大棚,可谓科技含量十足。“温室采用太阳能光,给大棚墙壁上挂着的石墨烯热水袋循环(xúnhuán)加热,晚上进行温度释放,保障整个作物生长全周期的适合温度。”产业园技术员(jìshùyuán)殷法军说。
佳木斯市(jiāmùsīshì)郊区(jiāoqū)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三江平原腹地,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,这里是佳木斯市城区重要的“米袋子”“菜篮子”“肉摊子”,全区所有耕地(gēngdì)已被认证为无公害产地。
石墨(shímò)烯温室大棚里的紫生菜(央广网记者陈显春 摄)
佳木斯市佳天(jiātiān)国际农副产品物流交易中心,是黑龙江省内唯一的国家级农产品公益性示范市场,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最大(zuìdà)的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,市场年(nián)总交易量66万吨,交易额53亿元。在佳天国际农副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库房,记者看到,工人们把挑选好的圆葱装袋封口,叉车工正往俄罗斯(éluósī)运输车上装载(zhuāngzài)货物。
工人在挑选出口圆葱(央广网(yāngguǎngwǎng)记者陈显春 摄)
“公司以前出口的(de)货物都是从其他省市采购的蔬菜。从2024年开始(kāishǐ),公司跟郊区政府及(jí)佳(jiā)木斯市农业农村局共同建立了对俄蔬菜出口种植基地,主要种植西红柿(xīhóngshì)、甘蓝、土豆等大宗蔬菜,目前效果还不错(bùcuò),已经出口蔬菜几百吨,公司还会继续扩大规模。一是开发更多的蔬菜出口种植基地,二是增加更多的种植品种,目标达到对俄出口地产蔬菜占公司出口总量50%以上。”佳木斯市佳天德颐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(zǒngjīnglǐ)宋伯文说。
出口圆葱(yuáncōng)装车(央广网记者陈显春 摄)
据宋伯文(sòngbówén)介绍,2023年企业重启对俄果蔬出口。佳木斯海关实行关口前移,派员驻企检验、铅封,与黑龙江省交投高速(gāosù)运营公司(gōngsī)建立信息互通、互认、共享的智联机制,货车(huòchē)凭海关“出口货物明细单”即可(jíkě)申报,由高速公路“绿色通道”通行,减少通关时间,实现“朝发夕至、当日(dāngrì)到达”。针对运输费用高的问题,黑龙江省交投集团对俄罗斯籍运输车辆提供果蔬“绿色通道”免费政策,单车单次可减免通行费(tōngxíngfèi)400元。
有了各种政策的支持,蔬菜出口绿色通道畅通无阻。据佳木斯市郊区商务局提供(tígōng)的数据显示,2025年1月-4月,郊区外贸进出口总额(zǒngé)完成9435万元,同比增长(zēngzhǎng)8.1%,其中对俄(é)果蔬出口额187万元。
佳木斯市郊区(jiāoqū)农业环境与耕地保护中心主任宋晨蕊接受(jiēshòu)采访时说,郊区经过多年(duōnián)积累,果蔬种植面积已达3万亩,现有日光温室大棚和普通大棚7528栋(dòng)。去年借助出口绿色通道的开通,郊区发挥(fāhuī)多年来果蔬种植的经验,本地产西红柿等(děng)果蔬通过佳天德颐实业有限公司运往俄罗斯,借此契机,郊区积极组织果蔬种植户申报备案基地,丰富本地果蔬出口原料备案基地的品类,促进郊区果蔬产业外贸发展,促进农民增收。
西红柿是主要出口蔬菜品类(央广网(yāngguǎngwǎng)记者 陈显春 摄)
在刚刚闭幕的佳木斯赫哲族第十二届乌日贡大会上,佳木斯市郊区委书记郝旺说,去年全省(quánshěng)首条果蔬出口绿色通道在郊区开通,“赫哲鱼鲜”“寒地果蔬”搭乘这条绿色通道源源不断地走向国际(guójì)市场,奏响新时代“乌苏里船歌(chuángē)”的崭新旋律,书写(shūxiě)郊区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的辉煌(huīhuáng)篇章。
本文(běnwén)转自【央广网】;
央广网(yāngguǎngwǎng)佳木斯6月19日(rì)消息(记者陈显春 实习记者李依凡)这(zhè)几天,正是黑龙江棚室蔬菜大面积上市的时节(shíjié)。在佳木斯市郊区长青乡兴家村的蔬菜基地,种植大户(dàhù)杨永太每天都早早起来,跟工人们一起采摘(cǎizhāi)西红柿,摘下的西红柿经过筛选、包装、装箱(zhuāngxiāng),转运至佳木斯市佳天国际农副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出口仓库,办理完海关手续,大概两天左右的时间就会摆上俄罗斯远东人家的餐桌——这就是黑龙江省首条果蔬出口绿色通道带来的贸易便利。
佳木斯市郊区出口(chūkǒu)蔬菜基地(佳木斯市郊区融媒体中心供图)
2024年2月(yuè),黑龙江省首条果蔬出口绿色通道在佳木斯市郊区开通。自此,佳木斯本地及周边市地产果蔬,通过这条通道“朝发夕至”来到俄罗斯远东地区,为佳木斯市郊区发展果蔬产业(chǎnyè)带来(dàilái)新机遇,为三江平原腹地(fùdì)奏响高质量发展新曲。
新(xīn)采摘的西红柿(央广网记者陈显春 摄)
近日,记者走进佳木斯郊区(jiāoqū)长青乡兴家村(jiācūn),看到家家户户棚挨着棚、棚连着棚,1000栋温室大棚让(ràng)这个村成为名副其实的蔬菜种植特色村。
种植户杨永太兴奋地(dì)告诉记者:“我种了10栋大棚蔬菜(shūcài),头茬种西红柿,二茬种黄瓜,一部分出口(chūkǒu),一部分批发给市场商贩,一个棚一年能赚2万元。”
种植户杨永太查看西红柿长势(央广网记者(jìzhě)陈显春 摄)
与杨永太一样,蔬菜种植户王刚早晨刚摘了3000斤西红柿,已经装箱完毕等待发货(fāhuò)。在王刚家的黄瓜大棚里,正在给黄瓜掐枝蔓的工人说,他们一年有6个月在大棚里务工,一天能赚100多元。蔬菜产业不仅给种植户带来可观(kěguān)收入(shōurù),也促进了当地(dāngdì)村民增收。
温室大(dà)棚里务工的当地村民(央广网记者陈显春 摄)
随着蔬菜出口绿色通道的开通(kāitōng),佳木斯郊区蔬菜产业发展(fāzhǎn)也带动了温室大棚的技术升级。佳木斯市郊区四合科技农业产业园今年新建的13栋(dòng)石墨烯温室大棚,可谓科技含量十足。“温室采用太阳能光,给大棚墙壁上挂着的石墨烯热水袋循环(xúnhuán)加热,晚上进行温度释放,保障整个作物生长全周期的适合温度。”产业园技术员(jìshùyuán)殷法军说。
佳木斯市(jiāmùsīshì)郊区(jiāoqū)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三江平原腹地,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,这里是佳木斯市城区重要的“米袋子”“菜篮子”“肉摊子”,全区所有耕地(gēngdì)已被认证为无公害产地。
石墨(shímò)烯温室大棚里的紫生菜(央广网记者陈显春 摄)
佳木斯市佳天(jiātiān)国际农副产品物流交易中心,是黑龙江省内唯一的国家级农产品公益性示范市场,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最大(zuìdà)的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,市场年(nián)总交易量66万吨,交易额53亿元。在佳天国际农副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库房,记者看到,工人们把挑选好的圆葱装袋封口,叉车工正往俄罗斯(éluósī)运输车上装载(zhuāngzài)货物。
工人在挑选出口圆葱(央广网(yāngguǎngwǎng)记者陈显春 摄)
“公司以前出口的(de)货物都是从其他省市采购的蔬菜。从2024年开始(kāishǐ),公司跟郊区政府及(jí)佳(jiā)木斯市农业农村局共同建立了对俄蔬菜出口种植基地,主要种植西红柿(xīhóngshì)、甘蓝、土豆等大宗蔬菜,目前效果还不错(bùcuò),已经出口蔬菜几百吨,公司还会继续扩大规模。一是开发更多的蔬菜出口种植基地,二是增加更多的种植品种,目标达到对俄出口地产蔬菜占公司出口总量50%以上。”佳木斯市佳天德颐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(zǒngjīnglǐ)宋伯文说。
出口圆葱(yuáncōng)装车(央广网记者陈显春 摄)
据宋伯文(sòngbówén)介绍,2023年企业重启对俄果蔬出口。佳木斯海关实行关口前移,派员驻企检验、铅封,与黑龙江省交投高速(gāosù)运营公司(gōngsī)建立信息互通、互认、共享的智联机制,货车(huòchē)凭海关“出口货物明细单”即可(jíkě)申报,由高速公路“绿色通道”通行,减少通关时间,实现“朝发夕至、当日(dāngrì)到达”。针对运输费用高的问题,黑龙江省交投集团对俄罗斯籍运输车辆提供果蔬“绿色通道”免费政策,单车单次可减免通行费(tōngxíngfèi)400元。
有了各种政策的支持,蔬菜出口绿色通道畅通无阻。据佳木斯市郊区商务局提供(tígōng)的数据显示,2025年1月-4月,郊区外贸进出口总额(zǒngé)完成9435万元,同比增长(zēngzhǎng)8.1%,其中对俄(é)果蔬出口额187万元。
佳木斯市郊区(jiāoqū)农业环境与耕地保护中心主任宋晨蕊接受(jiēshòu)采访时说,郊区经过多年(duōnián)积累,果蔬种植面积已达3万亩,现有日光温室大棚和普通大棚7528栋(dòng)。去年借助出口绿色通道的开通,郊区发挥(fāhuī)多年来果蔬种植的经验,本地产西红柿等(děng)果蔬通过佳天德颐实业有限公司运往俄罗斯,借此契机,郊区积极组织果蔬种植户申报备案基地,丰富本地果蔬出口原料备案基地的品类,促进郊区果蔬产业外贸发展,促进农民增收。
西红柿是主要出口蔬菜品类(央广网(yāngguǎngwǎng)记者 陈显春 摄)
在刚刚闭幕的佳木斯赫哲族第十二届乌日贡大会上,佳木斯市郊区委书记郝旺说,去年全省(quánshěng)首条果蔬出口绿色通道在郊区开通,“赫哲鱼鲜”“寒地果蔬”搭乘这条绿色通道源源不断地走向国际(guójì)市场,奏响新时代“乌苏里船歌(chuángē)”的崭新旋律,书写(shūxiě)郊区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的辉煌(huīhuáng)篇章。


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